當動、植物死亡后,大量的營養物質仍留在尸體內,仍然可以產生能量,這些被別的動物嫌棄的資源,食腐動物可不想浪費“糧食”
人類的活動也為一些食腐動物提供了獲得腐肉的機會。城市的擴大、牲畜業的發展以及公路的使用,為食腐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。
狐、烏鴉和葬甲會將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尸體埋下以喂養它們的孩子。
莫非,食腐是從小培養的“愛好”?
那么不禁會問:人類以前是否食腐?
我想,現在應該是沒人食腐的:一是正常情況下沒人能對腐敗的東西下得去口;二是隔夜的食物吃了有時都會拉肚子,何況食腐。
但是,人類早期是有食腐的習慣的,古文有“益州人取鹿殺而埋之地中,令臭乃出食之。”的記載。
當然,并不是說古人喜好食腐,這跟古時候條件有關,人類文明沒有今天發達。
言歸正傳,為什么有些動物就能食腐呢?
對于大部分食肉野生動物,腐肉是最不能抗拒的誘惑,畢竟那也是蛋白質啊,而且得來全不費功夫。
甚至,有些食草動物都抵擋不了腐尸的誘惑。比如河馬,這種祖宗十八代都沒有裂齒的家伙,當它們遇到腐尸,也會垂涎三尺。
食腐動物經過進化,除了體內會有對這些細菌的抗體,吃腐肉不生病,外表也有適應環境的發生改變,比如
鬣狗,一種肉食性哺乳動物,僅4屬4種,可分為2個亞科:鬣狗亞科和土狼亞科。鬣狗外表似狗,依靠發達的嗅覺覓食腐肉,有時也群體獵捕羚羊。
黑白相間的禿鸛(guàn)有一個特殊的名字——殯儀鳥。它雖然是鸛類,但習性卻和兀鷲相似,尤其是“光頭黨”的外表和兀鷲最為類似——沒有頭發的干擾,更方便它們將頭部伸到尸體內部取食。
兀鷲(jiù)經常成群飛行于高空,嗅覺較弱的它依賴于敏銳的視覺找尋尸體。它們會依靠同伴或者其他食腐動物發現食物,然后迅速下降,等待輪到它們進食的時機,或者去搶奪有利的位置。
BBC拍攝的一段視頻:胡兀鷲跟隨灰狼找到動物尸體,在灰狼飽餐之后,它將尸骨從空中拋下砸碎,它的胃里有消化能力很強的酸
胡兀鷲視頻
好像骨頭很長也不妨礙其直接咽下,厲害了
兀鷲的食物主要是新鮮的腐肉,在食物匱乏時也會吃些腐敗時間較長的肉。
很多人容易把禿鷲和兀鷲弄混,傻傻分不清楚。其實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——禿鷲不禿兀鷲禿。高山兀鷲帥氣的“光頭造型”可不是隨心所欲理出來的,而是經過長時間進化形成的。
禿鷲:頭禿的真的不是我![允悲]兀鷲:不好意思,其實是我~
視頻區分禿鷲與兀鷲
安第斯神鷲被認為是最大的飛禽,非常適應食用動物尸體。它們頭頸皮膚裸露,所以當它把頭伸入動物尸體時,不會因羽毛被污染而受到細菌侵害,嘴也是為撕裂肉質組織而量身定做。
動物界中的“影帝”——負鼠,在“食腐界”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。
負鼠是一種原始的有袋類動物,個頭差異非常大:小到像田鼠一般,大到像小狗一般,負鼠還是一名動物界絕對的“影帝”,當它們遇到天敵時就會展現出卓越的演技用“裝死”來蒙騙對方。
維吉尼亞負鼠的食物種類非常廣泛:從水果、種子和植物,到卵、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等,就算遇到腐肉時,負鼠也不放過,幾乎什么都吃。
不挑食的除了負鼠,還有袋獾。
袋獾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性有袋類,它的食性廣泛,包括小型獸類、鳥類、爬行類、昆蟲和兩棲類,而且無論死活。袋獾的頭很大,具強有力的上下頜,尖銳的牙齒使得它可以撕開鮮肉和腓骨,也是高效的食腐者。
也有以腐木、腐植質為生的食腐動物。
如,蚯蚓、土鱉等,以腐敗的木材、樹葉和其他植物材料等腐殖質為食。通過這種方式,可以加快植物回到土壤中重新循環。
扁背帶馬陸(俗名千足蟲)幾乎只吃腐葉和其他腐爛的植物,獨特的扁平形狀和背側面橫向延伸的樣子,使得它們能穿過落葉層和其他潮濕陰暗的微環境,如糞堆、腐爛的木頭和樹樁。
前面說到,動物們除了食腐這種“臟東西”,還有食用排泄物的,比如食糞動物。
兔子經常吃掉自己的糞便,這是因為作為食草動物的它們并沒有進化出來反芻機制,因此兔子消化草的能力很有限,拉出來的球形便便實際上是半消化的草。
吃進去再消化一次,相當于反芻功能。
另外,新生的小兔子也會吃自己媽媽的糞便,這是因為新生兔子的腸道是無菌的,它必須攝取同類的糞便獲得那些對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腸道菌群。
同樣的行為也發生在綠鬣蜥、大熊貓、大象、河馬和考拉身上哦。
人類從某種程度也食糞,是不是不可思議。
中藥里有這么幾味藥:夜明砂、明月砂、五靈脂,看上去很高大上,其實它們分別是蝙蝠、兔子和鼯鼠的糞便。還有世界上最昂貴的咖啡之一KopiLuwak咖啡,也是用椰子貍便便里沒有消化干凈的咖啡豆制成的。
這是正宗的便便,要來一杯嗎?
最后,有位食糞代表來壓軸一下。
蜣螂,俗稱屎殼郎,以動物的糞便為食,并在上面養育后代。蜣螂的競爭是激烈的,比如,一堆大象的糞便能夠在30分鐘內吸引4000只蜣螂。
屎殼郎視頻
雌性造出一個糞球,雄性來把糞球推走并埋起來。在地下,雌蜣螂把泥土和自己的糞便涂抹到球上。糞便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后,雌蜣螂就會把它分成小球,并在每個小球里產一枚卵,然后留下來照顧這些卵。
蜣螂能夠滾動一個直徑達5厘米的糞球,糞球的重量可以達到甚至超過蜣螂體重的50倍。
今天的科普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,今天是母親節,祝所有的媽媽們節日快樂!
1.動物為什么食腐?
答:對于大部分食肉野生動物,腐肉是最不能抗拒的誘惑,畢竟那也是蛋白質啊,而且得來全不費功夫。且,食腐動物經過進化,體內會有對這些細菌的抗體,吃腐肉不生病。
2.兔子食糞的原因?
答:因為作為食草動物的兔子并沒有進化出來反芻機制,因此它們消化草的能力很有限,拉出來的球形便便實際上是半消化的草。吃進去再消化一次,相當于反芻。另外,新生的小兔子也會吃自己媽媽的糞便,這是因為新生兔子的腸道是無菌的,它必須攝取同類的糞便獲得那些對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腸道菌群。
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,如果您知道其他有趣的骨骼知識,歡迎留言分享哦。